詩不遠,就在眼前

2018-05-08

詩,相對於小說或散文隱晦許多,小說或散文可以大量揭露資訊與情感,也有更充足的篇幅鋪陳情節;但是,詩就像是敏感而寡言的朋友,雖然話不多,但話中常有珠光,令人眼睛一亮、心靈一顫,你若咀嚼那些話之後有了一點感悟,對外在世界的感受、對內在自我的觀照,似乎也會有所變化。

「詩如此隱晦,孩子能讀得懂嗎?」

過度憂慮的大人,腦中或許會浮現這樣的疑問,也擔心要向孩子說明「詩是什麼」有點難度,畢竟書名中的「詩」,對不少孩子來說應該是個陌生的字。

「詩」是什麼?暫且不去想「詩的形式」,先探求「詩的內涵」,那就是「詩意」了。這麼一說,或許又多了另一個問題──詩意又是什麼?正好,《公園裡有一首詩》所寫的就是「詩意」。

在故事中有個名叫丹尼爾的小男孩,他對公園裡的一切瞭若指掌,所有的石頭、樹木和動物,他全都認識,直到有一天,他在公園入口處的一紙新告示上看見一個字,這個字沒有任何形體,他從未在公園裡見過,也不知道那個字是什麼意思,那個字就是「詩」。

於是,他開始在公園裡尋找「詩」,但是詩又不是物質性的存在,只好四處詢問他認識的動物們。動物們並沒有朗讀任何一位詩人的名作,只是分別說出自己平日裡感受到的詩意。例如,蜘蛛認為「清晨露珠閃閃發光的時候」是詩,青蛙認為「鑽進清涼的水池裡」是詩。

接下來,故事就在丹尼爾和動物們的對話中展開,在故事結束之前,他將動物們感受到的詩意串在一起,就成了一首美好的詩。然而,這首詩終究是別人的,在最後一頁,丹尼爾終於不再四處探詢、停下腳步自己感受,總算從「尋找詩」、「找到一首詩」,而至「發現自己的詩」。

到此,這個故事圓滿結束了,但是對小讀者(甚至是大讀者)來說,「尋找詩」的行動有機會繼續發展下去,因為《公園裡有一首詩》不是一本「教孩子寫詩」的書,而是一個鼓勵和邀請,一起和故事中的小男孩發現生活周遭的「詩意」,探索、覺察細微處的美,並且感受「美」在心中泛起的漣漪。

作者米夏ž亞齊的拼貼畫美得不可思議,每一頁都像是一首詩,她以畫紙拼貼表現出清晨蜘蛛網上晶瑩剔透的日光、午後日照明亮的光影、湖面上晃蕩的波光、長日將盡時依依不捨的長長的影子......當細膩多感的讀者在這些光影變化中感受到時間的流動、感受到美,肯定也要擁書嘆息「這就是詩」了吧。 


  • 文圖:米夏‧亞齊
  • 翻譯:吳其鴻
  • 出版:米奇巴克
© 2022 Higo Wu 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